欢迎访问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今天是
Email Alert  RSS

2010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1-20
  

  • 全选
    |
    化学与化学工程
  • 贺黎明1,2;陈晓春1*;马京生2;王伟2;何海龙2
    . 2010, 37(6):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d/Al2O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CO偶联合成草酸二丁酯反应进行了研究。对焙烧后的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00℃的高温焙烧对γ-氧化铝载体的晶型、比表面、孔分布和表面酸性有很大的影响,有利于催化剂性能改善。在优化工艺条件下,CO的转化率可达46%,草酸二丁酯选择性可达94%左右,而且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时间范围内稳定性能良好。
  • 朱 磊:黄雄斌*;郑晓东
    . 2010, 37(6):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φ2m×4.2m侧伸式搅拌槽,研究了搅拌器在0.6m水位时的最佳安装位置下(三桨均匀分布,最佳偏转角βopt=10°,垂直夹角α为6°,推流桨安装高度h为0.75D,推流桨伸入长度与推流桨直径之比L/D=1.44)的局部速度。结果表明:搅拌槽内流体流速仅在槽内桨叶排液区较大;与立式推流桨的流场(轴对称,双峰值)相比,无论单桨还是三桨,侧伸式推流桨的流场不是沿轴线对称的;三桨同时启动时叶轮的排出流量准数Nqd为0.665,并外推得到单桨排出流量准数约为三桨排出流量准数的91.0%;在竖直方向上,叶轮排液区合速度和轴向速度的均值变化在左侧与右侧一致,而在叶轮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不对称;实验回归出单桨合速度与轴向距离的关系是V*=0.402Y*-0.151,三桨同开时V*=0.454Y*-0.049。
  • 杨明;李群生*;李伟锋
    . 2010, 37(6):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曲型丝网波纹填料是具有特殊弧形波纹结构的一种新型规整填料。本文选取比表面积分别为350和500m2/m3的填料进行冷模实验,并测试其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将上述2种填料与350Y和500Y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实验气速范围内,L=25.48m3/(m2·h)时,Kxa(SQ-350)=(1+54.9%)Kxa(350Y);当F为0.6m/s·(kg/m3)0.5,15.29m3/(m2·h)≤L≤35.67m3/(m2·h)时,Kxa(SQ-500)=[1+(13.3%~66.7%)]Kxa(500Y)。此外,新填料适合在大液量下操作,且能耗低于350Y和500Y。
  • 余湘芸;金君素*;唐昭;张泽廷;徐静年
    . 2010, 37(6):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318K,10.0~21.0MPa实验条件下,采用流动法测定了等质量比的3,5-二硝基苯甲酸和3-硝基苯甲酸混合物,在含摩尔分率为3.5%的不同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乙酯夹带剂的加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但在夹带剂的选择性上,3,5-二硝基苯甲酸对于乙酸乙酯的选择性好,3-硝基苯甲酸对于乙醇更具有选择性。进一步分析了溶质的极性、夹带剂的极性、氢键的作用对于溶解度的影响,并用Sovova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回归,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关联误差分别为8.16%,8.35%,2.40%,2.14%。
  • 童鸣;赵静;李志鹏;高正明*
    . 2010, 37(6):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三层组合桨(HEDT+2WHU)搅拌槽(槽径0.476m)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搅拌转速、顶桨浸没深度和顶层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中层桨位置的变化对搅拌槽内的流型、相位解析速度场和湍流动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层桨位置的改变对搅拌槽上部区域流体的流动特性影响显著,而对搅拌槽下部区域流体的流动特性产生影响较小;随中层桨位置降低,槽上部液面处反向回流区逐步缩小直至消失,中、顶层桨合并轴向流断裂,底桨上涡环作用范围不断压缩;对于相位解析速度场,较之中层桨尾涡几乎没有变化,顶桨尾涡的发展由极其微弱逐渐清晰,底桨尾涡则提前了10°相位出现;对于湍流动能分布,中、上层桨逐渐趋向于类似两层桨单独作用,底、中层桨间整体湍流动能增大。
  • 杨晓宇;李志鹏;高正明*
    . 2010, 37(6):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F)对卧式旋转圆盘反应器的流动和成膜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察了圆盘转速和反应器内液位高度对液膜厚度及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OF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圆盘反应器内液膜的流动和成膜特性,反应器内液相流场、成膜过程、液膜厚度及分布的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液膜厚度随圆盘转速增加而增大,液位高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圆盘成膜具有最低转速和最低液位;同时模拟得到了圆盘表面液膜的分布规律。
  • 金婷 朱廷钰* 叶猛 匡俊艳 荆鹏飞
    . 2010, 37(6): 3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采用脱硫剂浆态进料,脱硫塔后采用双旋风分离、双侧返料工艺特点的某钢厂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灰为研究对象,从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元素组成、颗粒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红外吸收及热稳定性等方面,考察和电厂循环流化床(CFB)脱硫灰的异同。研究发现,与电厂CFB烟气脱硫灰相比,CFB烧结烟气脱硫灰有以下特点: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结构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好;K、Na、Fe等农业可利用元素含量高,同时又含有Pb、Cr、Rb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S、Si、Al元素含量低;晶相成分中含KCl、CaCO3、CaSO3·0.5H、CaSO4等;气氛对其分解温度影响不大,空气气氛下灰分中CaSO3比电厂脱硫灰中CaSO3更易分解。根据研究结论,初步分析了将CFB烧结烟气脱硫灰用于现有电厂半干法脱硫灰利用途径中的优势及瓶颈,为CFB烧结烟气脱硫灰的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有利于CFB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推广。
  • 李 蓓1王亭杰2*郭奋1吴海霞2
    . 2010, 37(6): 4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钛白粉经过氧化硅、氧化铝包膜后的水悬浮液pH值和颗粒表面电位特性的变化。实验获得连续、均匀、致密的无机氧化物膜状包覆,膜层厚度随包覆量增加而增加。根据国家标准GB/T 1706—2006中的测定方法,将包膜后钛白粉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悬浮液,检测悬浮液pH值随包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钛白粉经氧化硅和氧化铝表面包膜处理后,水悬浮液pH值偏离中性;包氧化硅后钛白粉悬浮液呈碱性,随包覆量增加,pH值增高直至pH 9.7;包氧化铝后钛白粉悬浮液呈酸性,随包覆量增加,pH值降低直至pH 4.4。颗粒表面包覆量对颗粒表面的ζ电位的影响与pH值相似。通过对包硅产品进行微量包铝、或对包铝产品进行微量包硅能够有效调控最终包覆产品水悬浮液的pH值。
  • 樊 芳 杨作银*
    . 2010, 37(6):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β-CD-2-苯基-N-对甲苯磺酰基氮丙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主客体间的偶极-偶极作用与包合物形成过程中能量变化直接相关,2-苯基-N-对甲苯磺酰基氮丙啶(NT2PA)分子的苯基朝向β-CD的主面时体系最稳定,电荷密度拓扑分析发现,当苯基取向β-CD的主面方向时,NT2PA分子能与β-CD次面边沿的羟基形成氢键。因此,偶极-偶极作用可能是β-CD包结NT2PA的主要推动力,而NT2PA在β-CD内腔中的定位作用主要得益于氢键相互作用。
  • 王红霞 李建伟*李英霞 陈标华
    . 2010, 37(6):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CHA骨架结构的SAPO-34和MeAPSO-34(Me=Ni、Zn、Fe、Cu和Ni-Zn)分子筛。以甲醇裂解制取低碳烯烃(MTO)为模型反应,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对所制备的分子筛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APSO-34分子筛具有比SAPO-34分子筛更高的乙烯选择性和乙烯与丙烯总选择性,且Ni-Zn双金属改性比单金属改性更有利于乙烯与丙烯总选择性的提高,但金属离子的添加会导致丙烯选择性的降低。与SAPO-34相比,单金属Ni的加入可使乙烯的选择性增加7.7%(由SAPO-34的40.7%增加至NiAPSO-34的48.4%),乙烯与丙烯总选择性增加2.5%;而双金属Ni-Zn的加入可使乙烯的选择性增加6.5%,乙烯与丙烯总选择性增加3.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金劭1骞伟中2魏飞2张敬畅1*
    . 2010, 37(6):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酸处理方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官能团化,并用酸碱滴定、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碳纳米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处理后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羰基、羧基及羟基官能团,碳纳米管的缺陷程度、总酸量以及羧基含量取决于氧化温度、酸类型、处理时间和酸浓度;羧基的引入需要强氧化作用,总酸量和羧基含量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可以通过控制处理条件改变碳管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
  • 江盛玲1 ;张璐2;孙芳2*
    . 2010, 37(6): 6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环氧树脂AG-80、丙烯酸(AA)、羟烷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碱溶性光敏有机硅预聚物(APSUA)。研究了反应温度、加料方式、催化剂用量及IPDI滴加速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和产物性能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FT-IR、1H-NMR及GPC对预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第一步合成四缩水甘油二氨基二苯甲烷四丙烯酸酯(TDDM)最佳反应温度为90℃,采用将AA滴加到AG-80中的加料方式,第二步合成APSUA的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酯 (DBTDL), 用量0.5%(质量分数),滴加速度为0.3mL/min;产物APSUA数均分子量7795,黏度5328mPa·S,具有良好的碱溶性。
  • 商运生;马育红;杨万泰*
    . 2010, 37(6):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全聚合物微流体反应器,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了金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光粒度分析仪、高分辨透射电镜等对柠檬酸钠-氯金酸微流体光化学反应体系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注射泵的流速、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浓度比、紫外辐射强度对金纳米粒子产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金纳米粒子最小粒径约20nm;金纳米粒子的产率随注射泵流速的增大而上升,但是随柠檬酸钠与氯金酸浓度比的增大和紫外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减弱;金纳米粒子的粒径随注射泵流速的增大和紫外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减小,但是在柠檬酸钠与氯金酸浓度比小于16时,粒径变化不大,当柠檬酸钠与氯金酸浓度比大于16时,粒径迅速增大。
  • 袁学芹;陈松;李效玉*
    . 2010, 37(6): 7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一次性投料法制得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D4Vi转化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乳液结构及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D4Vi、MMA、AA、BA为主要原料,聚合反应温度为80℃,盐酸为催化剂且最佳用量为D4Vi质量的1.8%,可以制得涂膜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相分离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 
  • 徐健;白玉;慕春雨;佟园园;赵素合;张兴英*
    . 2010, 37(6):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基丙烯酰(3-三甲基硅烷)丙酯(MPS)对白炭黑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有机化程度适当的两亲性有机化白炭黑。在高浓度乳液聚合体系中,选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界面引发,将聚异戊二烯分子链成功接枝在有机化白炭黑表面,制备出有机化白炭黑-聚异戊二烯的无机-有机共聚粒子。研究了有机化改性的反应条件和共聚合体系,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PS与白炭黑投料质量比为17∶100时,白炭黑的有机化程度适当,呈现两亲性;共聚粒子中聚异戊二烯的接枝率大约为19%。
  • 张友稳;刘莲英;张芬;杨万泰*
    . 2010, 37(6):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散聚合两步加料法,在单体苯乙烯(St)转化率达80%以上时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以未交联内核自身为模板,制备了PS核-P(St-DVB)壳(壳交联)结构微球。然后使用PS的良溶剂THF将未交联内核溶出后,制得了结构规整的空心聚合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所得核-壳、空心球的形貌,探讨了核-壳聚合物微球制备过程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交联剂用量对最终所得空心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引发剂用量,微球内核聚合物的分子量减小,内核容易溶出;增大起始单体浓度,壳层交联剂含量相对减小,所得空心球易破裂,刚度下降;单体浓度过低可使交联层致密,不利于内核聚合物溶出,得到蜂窝状空心球;交联剂用量增加,所得空心球的刚度和壁厚增加。
  • 杨庆1;王洁欣2;郭奋1*;邵磊1;陈建峰2
    . 2010, 37(6):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Y型微通道反应器与水热法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粉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物浓度、总流量和流量比等因素对HAP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以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HAP纳米粉体的颗粒粒径随着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总流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反应物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其形成机理是利用微反应器的强制微观混合作用促进过饱和度的均匀分布,使化学沉淀反应的中间产物HAP前驱体以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无定形磷酸钙二次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HAP前驱体在水热处理时,通过ACP二次颗粒聚集体的内部重排及ACP粒子的溶解-重结晶的相转变方式,晶化生长为均匀细小的HAP纳米粉体;当Ca(NO3)2溶液和(NH4)2HPO4溶液的摩尔浓度分别为0.1和0.06mol/L、两溶液的流量比为1∶1、反应物总流量为80mL/min时,可制得平均粒径约为85nm、粒度均匀的短棒状HAP纳米粉体。
  • 郝国亮;刘振杰;邓建元;杨万泰*
    . 2010, 37(6):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丁酸乙酯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于80℃下制备了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St-MAH)共聚物微球。对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的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微球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MAH共聚物微球粒径的3次方与转化率成直线关系,说明共聚物微球的聚合反应属于活性增长机理;同时提出自稳定沉淀聚合体系制备单分散St-MAH共聚物微球成核过程为AIBN在溶剂中引发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生成寡居物,当寡居物链达到临界长度时从溶剂中沉淀出来,沉淀出来的寡聚物链相互缠绕形成球核;成核后单个微球所含St-MAH共聚物分子链数与时间的关系和转化率、微球粒径与时间的关系趋势大体一致,证实了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St-MAH共聚物微球的增长主要是溶剂中形成的寡居物沉积于微球表面而实现的。
  • 王玉洁;钟文斌*
    . 2010, 37(6):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的条件下,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 15℃下氧化聚合吡咯得到了具有高结
    晶度的规整片状结构聚吡咯。研究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所得聚吡咯形貌的影响,发现当CTAB,SDS,Py单体浓度分别为0.01,0.01,0.03mol/L时所得片状结构产物较规整。初步探讨了具有高结晶度片状结构聚吡咯的形成机理: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CTAB-SDS双胶束,Py单体以其为模板氧化聚合得到了片状结构的聚吡咯。
  • 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
  • 陈毅明;董鹏;刘纪昭;黄法奇;张鹏;陈畅*
    . 2010, 37(6): 107-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土样中筛选出固氮、解磷、解钾效率较高的目标菌种,利用发酵工厂污水处理程序所产生的活性污泥作为底物培养基,按一定比例接入所筛菌种进行发酵,经干燥处理制得微生物复合菌肥(含水质量分数为9%,有效活菌数大于3亿g-1)。在普通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上述微生物复合菌肥,可使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提升91%、160%、98%。在小西红柿实验中,微生物复合菌肥可以使小西红柿幼苗相对空白实验组株高、茎粗和根长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8%、7.0%、22.1%。
  • 王熙;萨娜;杨建国;田平芳*
    . 2010, 37(6): 112-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工业发酵菌种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 研究发现有两种消除其重组型质粒的有效方法,一种是连续传代培养,另一种是使用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K. pneumoniae重组菌连续20代传代培养后,发现其质粒具有较高的消除率;而以0.2% SDS复合Ca2+处理K. pneumoniae重组菌,也能有效消除其重组型质粒,且该方法省却了反复的传代培养,能快速得到质粒消除菌,更具简便易操作性。消除了质粒的K. pneumoniae能再次接纳新的质粒,有效避免了因质粒不相容性带来的转化不成功,进而可用作宿主菌积累更多的生理性状。

  • 付大雁;蔡宏举;周鑫;秦培勇;谭天伟*
    . 2010, 37(6): 1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苯乙烯(St)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固液联合致孔的方式,制备了疏水多孔载体。将多孔载体用于脂肪酶Candida sp. 99-125的固定化,得780U/g的固定化活力。固定化使酶在30~50℃范围内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5℃,在pH 6.0~9.0范围内酶的相对活力有所提高,最适pH不变仍为8.0。固定化酶单次催化油酸和十六醇的酯化率达98%,其操作稳定性好,连续间歇操作15批,酯化率仍可达到50%。
  • 林乐懿1; 张丽叶1; 末信一郎2; 郑海涛3; 白石智美2; 桶崎陽友2

    . 2010, 37(6): 121-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引入了 His-tag 做标记的超嗜热菌 Thermococcus profundus 色素依存性 L-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片段为目的基因,在宿主大肠杆菌 Rosetta-gami (DE3) Competent Cells 中表达目的蛋白。细胞培养液经超声菌体破碎、热处理、Ni Sepharose 层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 His-tag 色素依存性 L-脯氨酸脱氢酶,比酶活是纯化前的 5 倍。纯化后的酶液经凝胶电泳分离得到片段为 58600, 40200, 22300 的 3 段短肽。通过对该酶性质的初步探索,得出在温度50 ℃,体系pH8.0,300 mmol/L Tris 缓冲溶液的条件下, L-脯氨酸脱氢酶酶活最高,为1.5 U/mL。

  • 机电工程与科学技术
  • 金艳; 何亚东; 信春玲; 周雅文; 李庆春; 吴大鸣
    . 2010, 37(6): 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开发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测量注塑过程中熔体黏度均匀性的方法,即通过高速采集和分析塑化熔体流经注塑机喷嘴处的压力波动来反映塑化熔体的黏度波动。通过对4根不同结构类型及参数的注塑螺杆进行实验,分析螺杆构型对熔体黏度波动的影响,及熔体黏度均匀性与熔体温度均匀性、制品的质量重复精度及力学性能的关系,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从熔体黏度均匀性方面对实验用4根螺杆性能予以评价。
  • 陈磊1 ; 周世圆2
    . 2010, 37(6): 131-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AW 测量中,所要处理的回波信号具有瞬时、中频、窄带的特点,传统的 FFT 频谱分析法的频率分辨力受信号采样长度的制约,无法满足 SAW 测量的精度要求。基于 SAW 谐振器工作原理及信号特点,采用数字下变频技术降低回波信号频率,并以曲线拟合的方法提取信号频率;通过对比不同的谐振频率提取方法的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管理与数理科学
  • . 2010, 37(6): 13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汽车摩擦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层形成的变时间步长的二维和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磨屑运动的变化状态与摩擦材料的表面形貌。用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无磨损条件下摩擦材料表面的摩擦层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到磨屑沿摩擦力方向运动并聚集的图像。用三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有磨损时摩擦材料表面的摩擦层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到摩擦材料在不同厚度的磨屑运动和聚集的动态图像。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可以确定摩擦层形成的机制与磨屑的运动和受阻于钢纤维、陶瓷纤维或磨粒并聚集有关,也证明了在摩擦层的研究中元胞自动机法是一个理想的模拟方法。
  • . 2010, 37(6):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动态交通分配原理,根据校园学生出行特点,利用泊松过程研究校园的车辆调度方案,建立了校园车辆调度模型。通过将非齐次泊松过程离散化为分段的齐次泊松过程,描述了学生出行人数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求解出具体的车辆调度方案,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由本文模型得到的车辆调度方案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