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今天是
Email Alert  RSS

2006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10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梁磊;郭奋*;曹亚鹏
    . 2006, 33(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分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铝(ATH)吸水质量高达200g,质量分数12.9%的水悬浮液是黏度极高的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应用激光粒度仪和一种流变方法筛选了分散剂,研究了添加分散剂前后水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小分子试剂对ATH水悬浮液流变没有显著作用,而聚电解质等对纳米ATH有良好的分散和稀化作用。添加优化分散剂后的上述悬浮液黏度降低3个数量级以上,成为牛顿流体,黏度与改进的Einstein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获得质量分数高达60%的高浓度水悬浮液。添加分散剂极大改善了纳米ATH悬浮液的后加工/处理状态,并节省了设备和能源投入。流变方法筛选、定量分散剂快速简易。
  • 田国华;金君素;李群生;张泽廷*
    . 2006, 33(5):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分子拓扑理论和电子拓扑理论,考虑杂原子电负性的影响,通过重新定义的原子点价 构建了新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CIs)。结合超临界流体自身的特点,用包含了溶质、溶剂和二者交互作用参数信息的改进MCIs模型来关联固体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
  • 高坚;张泽廷;任钟旗;张卫东*
    . 2006, 33(5):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用了10种具有不同膜结构的板式膜,并以CO2-去离子水或0.1M NaOH溶液为实验体系,进行了静态膜吸收实验。实验研究了对于不同微孔形态的膜(拉伸孔膜,指状孔膜),膜孔隙率和膜厚度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膜的微孔形态不改变膜厚度及孔隙率对膜吸收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本文最后通过分析拉伸孔膜表面特征,指出了基于指状孔假设的孔隙率影响膜吸收模型也适应于该类型膜。
  • 王盈;朱吉钦;李成岳*
    . 2006, 33(5):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产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在小型中试装置上对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床层中间不取热,从一个拟定态到另一个拟定态过渡过程中,床层轴向温度的变化,以及在达到拟定态之后同一换向周期内不同时刻反应器内温度的轴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床层的热量是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步累积起来的,并且换向周期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参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床层中间取热条件下,拟定态床层轴向温度分布特征,并将其与中间不取热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取热能明显降低热波峰值,防止催化剂被烧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仍能维持自热操作,并能回收一定的热量。
  • 范天博;王利生
    . 2006, 33(5):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NRTL和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中的相互作用参数改进为关于温度的双曲线型函数,取代以往表示这一关系的线性函数,使得上部会溶温度附近的溶解度计算得到明显改进。应用改进的模型对全氟烃与一些有机溶剂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液液相平衡进行了计算,并以苯-全氟正庚烷体系作为具体示例。将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NTRL和UNIQUAC模型计算的总平均误差分别为2.64% 和2.16%。
  • 陈思;任锐;陈劲春*
    . 2006, 33(5):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将能够成功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巴斯德毕赤酵母培养至诱导期后,流加亚硒酸钠,同时设空白对照发酵液(不加入亚硒酸钠),通过对比相同菌株在两组培养基中表达的rHSA的含硒量,判断硒能否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蛋白质中。发酵液经热处理、超滤、离子交换和丙酮沉淀等步骤后,进行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原子吸收分析。结果表明,加硒发酵液样品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对照多23.2%,硒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0069,高于对照发酵液近35倍,初步证明无机硒可以被毕赤酵母同化,转化为硒代氨基酸,并形成硒代重组蛋白质。
  • 栾美丽;袁其朋
    . 2006, 33(5):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研磨法、有机溶剂法和超声波破碎法对根瘤土壤杆菌细胞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溶剂破碎条件下,最佳搅拌时间为3.5 h,此时CoQ10的含量为5.703 mg/L;由正交实验分析得出,菌体浓度为40 mg/mL,作用时间为12 min,破碎功率为250 W时,超声波破碎的效果最佳;与上述两种常规破碎方法比较,在研磨的条件下,加入抗氧化剂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细胞破碎效果最好,CoQ10的含量为8.012 mg/L,比不加抗氧化剂BHT研磨时提高了约38%,抗氧化剂BHT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0%。
  • 冷雪;陈劲春﹡;董鹏
    . 2006, 33(5): 3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基因工程构建的含重组人胰岛素和C肽基因的毕赤酵母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工程菌用甲醇诱导72 h后,离心去除菌体,上清液经中空纤维膜超滤后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0~400 mmol/L NaCl梯度洗脱,得到纯度大于92%的重组人胰岛素原。经Lys-C酶和羧肽酶B酶切后,Sephadex G-25柱分离,得到了重组人胰岛素和C肽。
  • 安锋;韩丙勇
    . 2006, 33(5):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n-BuLi/(Cy2N)Cu为引发剂,在﹣15℃的四氢呋喃中,实现了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阴离子聚合,并研究了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结果表明,在c(n-Bu(Cy2N)CuLi)为0.158mol/L、cGMA为0.378 mol/L时,GMA的转化率达94.6%,M( ——)n 为5609,M ̄w/ ̄n 为1.46。此外,该催化剂可使GMA和MMA发生共聚反应,共聚物中PGMA的含量为52%。
  • 孙艳芝1 ;潘军青2 ;万平玉2 *;许淳淳1;刘小光1
    . 2006, 33(5):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离子交换反应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酸锂。系统研究了低温离子交换法制备镍酸锂的工艺条件,如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和不同原料等对合成镍酸锂晶体的影响。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镍酸锂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研究了镍酸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镍酸锂具有高达142 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寿命。
  • 李琴;张金颖;关丽娟;杨哲;金日光*
    . 2006, 33(5):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离子(Ti、V、Cr、Mn、Mo、Zn,Fe、Co、Ni、Cu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分布,发现高血压患者可以分成阴平阳升、阴降阳升、阴平阳降、阴阳两降四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型患者血清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离子的分布参数与中医高血压各证型(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的血液流变学参数(η低切、η高切、Lb、Hct、ηp)之间有很明显的相关性。所以作者认为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离子的分布参数可以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定量依据之一。
  • 文芳岱;王海侨;李效玉*
    . 2006, 33(5): 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双8-羟基喹啉配体,并将此配体与金属锌进行配位反应,制备与其对应的高分子配合物。采用红外、核磁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和光物理性能,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确定了其最大发射峰位于(550 nm)。该配合物是一种理想的橙红色发光聚合物材料。
  • 陆原;刘鹤霞;赵景茂*
    . 2006, 33(5):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量N80和13Cr钢电偶电流,比较了几种缓蚀剂对电偶腐蚀的抑制效果,研究了缓蚀剂与硫脲之间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对缓蚀剂BHD-Z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硫脲就能显著提高缓蚀剂BHD-Z的缓蚀效果。当硫脲添加量为4%时,对电偶腐蚀的抑制效果最佳。缓蚀剂BHD-Z主要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属于一种阳极抑制型缓蚀剂。
  • 陈立国;石 艳*;付志锋
    . 2006, 33(5): 5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引发剂二-4-溴甲基过氧化苯甲酰[(BrCH2)2BPO],以(BrCH22BPO为引发剂,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T)存在下进行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再以所得聚苯乙烯为大分子引发剂,在80℃下进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根据所得聚合物GPC谱图,对稳定自由基聚合中热引发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双分子引发体系的苯乙烯稳定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T浓度越高,热引发产生的聚合物链在所得聚合物链中所占的比例也越高。
  • 吕亚非1;马玉宁1;韩 翎1;李伟著2;赵玉娟2;张忠波2
    . 2006, 33(5):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石墨在半金属摩擦材料中的粘着和润滑作用和不同含量人造石墨对摩擦性能包括摩擦系数,摩擦稳定性(摩擦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和体积磨损率的影响并与天然石墨进行了比较。由于石墨的粘着特征,石墨可以在一定摩擦温度范围内提高摩擦系数。作为润滑剂,石墨可以通过减弱摩擦材料和摩擦盘表面的粗糙峰之间的直接摩擦而有效降低磨损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定量描述摩擦稳定性的新方法
  • 蔡军1;王立1*; 吴平2;童利葛1;孙淑凤1
    . 2006, 33(5): 6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利用梯度磁场对氧分子形成的拦截作用实现氧气富集的新方法。用两块相距一定距离的矩形钕铁硼永磁铁异极相对围成一个磁场空间,在磁场空间的边界处存在梯度磁场。当被引入磁场空间的空气穿过边界流出磁场空间时,氧分子受到梯度磁场的拦截作用,而氮分子则顺利流出,从而实现氧气富集。实验测得,当进出磁场空间的空气流量分别为40 ml/min 和20 ml/min,气体温度为298 K,磁感应强度与场强梯度乘积的最大值为563 T2/m (磁极间距为1 mm)时,氧气的富集量最大,达到了0.65%。当气体温度升高至343K时,氧气的富集量降至0.32%;当磁感应强度与场强梯度乘积的最大值减小为101 T2/m (磁极间距为4 mm)时,氧气的富集量降至0.23%。实验结果显示进出磁场空间的空气流量存在一个最佳比值,使氧富集程度达到最大。本文实验条件下,该值在2.0左右。本文提出的方法被证明可以连续富集氧气,而且与其它磁分富氧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富集水平。
  • 郇黎明;王建林* ;于涛
    . 2006, 33(5):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发酵过程生物量检测特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集成方法,该系统采用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总线硬件平台,结合软测量算法,有效地实现了生物量在线估计。给出了该系统的集成原理和实现方法,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验研究表明,集成的发酵过程生物量软测量虚拟仪器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软测量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各自优势,系统硬件配置灵活,实用性强,并能得到较高的发酵过程生物量在线测量精度。
  • 聂伟;李云瑞
    . 2006, 33(5):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ARM和µC/OS-II的车载GPS/GPRS移动终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思想,以S3C44B0X处理器为硬件平台,引入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µC/OS-II。文中描述了车辆监控系统的原理和车载终端的主要功能,给出了车载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介绍了µC/OS-II在系统中的应用。该终端实时性好,数据传输费用低,软硬件易升级。
  • 林伟国;张鑫;汲长征
    . 2006, 33(5): 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通过提高输油管道泄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比较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各自信号的特征和信噪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方法。阐述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定位原理以及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管道泄漏监测仪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现。现场泄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仪可以较好地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 李帅;徐广军﹡
    . 2006, 33(5): 7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开放经济下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型。通过构建差分方程模型,着重分析了外商对农业部门的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结论为:外商投资的增加提高了从农业部门转出劳动力的比率,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
  • 孙芳1; 黄跃东2; 熊军1
    . 2006, 33(5):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活性单体、预聚体及偶联剂对UV固化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体积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单体A、偶联剂B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芳香族聚氨酯预聚体胶粘剂体系的粘接强度较高,活性单体官能度越高,体积收缩越大。所研制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可达5.98MPa,体积收缩为3.67%,在可见光区透光率为97%,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8.02℃。
  • 李新平;刘建军*; 于迎春;左胜利
    . 2006, 33(5): 8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层状蒙脱土为载体及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合成出了纳米银/蒙脱土催化剂,在剥离后蒙脱土片层上均匀分散着粒径为30-40 nm 的银颗粒。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室温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通过不同温度下对催化剂的热处理和催化活性的评价,并用X光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吸收光谱(AAS)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在蒙脱土上的分散性和负载量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在低于200℃的焙烧温度下催化剂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王覃1;陈大舟2;汤桦2;李蕾1*
    . 2006, 33(5): 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同时检测海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醋酸铵-醋酸/水缓冲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通过二元梯度洗脱,使四种抗生素获得了较好的分离,以基线噪音的3倍计算,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32μg/kg、15μg/kg、23μg/kg、19μg/kg,在添加浓度范围内,四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6~92%,相对标准偏差为0.8~4.5%,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性高,可用于海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色谱分析。
  • 李秋衡; 李艳军; 施小丁*
    . 2006, 33(5):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流体的偏应力张量分量与速度梯度为非线性关系的情况,本构方程仅依赖于速度梯度的一阶导数。对满足强制性条件,以及增长性条件 的非牛顿粘性可压缩流体在三维有界区域中的流动进行了研究,其中和为正常数,为速度梯度张量, 是偏应力张量,为的分量,它依赖于速度梯度张量。文章利用构造近似解和极限的过程证明了三维有界区域中非牛顿可压缩流体广义解的存在性,所用的证明方法为能量方法。
  • 叶侠娟 ;王一多 ;薛威
    . 2006, 33(5):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的CT重建算法基于X射线源为单色源的假设,而实际上由于工业CT机或医用CT机的X射线是多色的,通常只能得到多色投影数据。若直接用多色投影数据来重建图像,就会出现射束硬化伪迹,这种硬化伪迹如果不校正就会影响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的结果。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断层成像中射束硬化产生的原因分析,给出了基于单成分被测物体的射束硬化校正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
  • 研究简报
  • 程淑华 ; 牛兴文*
    . 2006, 33(5): 10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中心构形的可约性。对超平面中心构形 构造了拟阵 ,在超平面构形和拟阵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证明了中心本质构形 不可约当且仅当对应的拟阵 连通;且每一个超平面中心构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不可约构形的乘积,并在不计因子次序意义下,这种分解是惟一的。
  • 顾乡;马鑫;刘新卫;崔文勇
    . 2006, 33(5):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模态分析中多点激振单点测响应的试验理论,提出搅拌桨的模态测试方法。对四斜叶搅拌桨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将所得测试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 周冬菊;赵会英*;杨英禄
    . 2006, 33(5):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在大鼠小肠内吸收药物的方法,对葛根素的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UV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小肠循环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50、100和200 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在小肠内循环4h后相应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1、0.028 和0.020 h-1,吸收率(Pa)分别为19.28%、21.78%和16.98%,在不同浓度下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因子P>0.05),该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董聪聪;孙爱军;李春喜;孟洪;王子镐
    . 2006, 33(5): 109-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盐酸三乙胺季铵盐和AlCl3形成的氯铝酸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催化剂用量、苯烯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苯烯物质的量比,降低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丙烯转化率和异丙苯选择性的提高。在优化条件下,即离子液体中AlCl3物质的量分数为66.7%、催化剂用量为苯的质量的10%、苯烯物质的量比为10、反应温度为40℃及常压反应条件下, 10min时丙烯转化率和异丙苯选择性均可达到97.6%。离子液体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仍能基本保持新催化剂的性能,但如何增加循环使用的次数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