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今天是
Email Alert  RSS

2002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10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阮继锋; 李春喜; 王子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机盐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加碱中和水解法制备出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子。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浓度、反应终了pH值、分散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粒子大小、分散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制得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对苯酚水溶液的催化降解特性。实验发现除锐钛型TiO2具有光催化活性外,无定型水合TiO2粒子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 邹海魁; 陈建峰; 刘润静; 王玉红; 王国全
    . 2002, 29(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填充PVC糊树脂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PVC增塑糊具有明显的切应力变稀性能和触变性能,与英国ICI公司生产的改性纳米CaCO3相比,北京化工大学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制备的改性纳米CaCO3填充的PVC增塑糊在高剪切速率下粘度相当的情况下低剪切速率时的粘度更高,环面积大一倍左右,具有更好的触变性能。
  • 刘红霞; 马润宇; 段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层状材料水滑石(LDH)为载体,采用不同酸性氨基酸插层,通过直接吸附和戊二醛交联的方法进行青霉素酰化酶(PGA)的固定。考察了各个因素对固定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制得的固定化酶的表观酶活性达9.67×10-6mol/s,酶活性回收率56.6%。对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
  • 徐姚; 张政; 程学文; 郑玉贵; 柯伟; 姚治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旋转圆盘内液固两相流冲刷腐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来模拟液固两相流动,即通过在欧拉坐标系下求解流体相的雷诺时均方程组来模拟流体流场,通过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随机轨道模型来获得固体颗粒相的运动轨迹。将最终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构建的综合模型基本上是正确和可行的。
  • 潘向东; 梁日忠; 李英霞; 陈标华; 李成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流动气氛下VPO催化剂再氧化的反应行为及非等温反应动力学,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均得到较一致的结果,据此推断VPO催化剂最可几的氧化再生机理符合相边界控制的收缩核模型,得到了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3(1-α)2/3,活化能E-238.57kJ/mol,指前因子A=7.74×1013s-1。
  • 李晓娜; 张育川; 张默君; 郭东华
    . 2002, 29(3):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乌尔曼反应、酸催化环化、N-烷基化和硫代化四步反应路线合成了5种不同结构的N-取代硫代吖啶酮,利用IR和MS分析手段表征了其结构,UV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5种硫代吖啶酮在可见光区都有较强的吸收。其中N-丙基硫代吖啶酮的吸收波长为490nm,与氩离子激光的主发射波长相匹配。由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鎓盐和活化剂组成的共引发体系使光聚合涂层的感度大大提高
  • 刘杰; 梁节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连续实验方法,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力学测试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热氧稳定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序态结构、化学结构与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基热氧稳定化纤维晶区尺寸、取向指数等结构参数与BCF比表面积、吸附特性及力学性能的优劣具有直接内在联系。在热氧稳定化过程中增加聚丙烯腈纤维热氧稳定化结构转化有益于改善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且与生物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 于运花; 王成忠; 杨小平; 李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不同固化剂配方体系的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反应特征,研究了固化放热量、固化程度及其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模压和拉挤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联用固化剂可使固化温度范围变窄,提高固化放热量。放热量能基本反映树脂的固化程度,直接影响浇铸体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李素青; 夏宇正; 石淑先; 焦书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含乙烯基大分子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共聚,成功地制得了具有接枝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该接枝共聚物的阻尼温域可跨越100℃,力学损耗因子(tanδ)最高可达到2.0。系统研究了大分子硅单体的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的种类对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一系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引入对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分子硅单体的加入大大改善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阻尼性能,而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的阻尼性能影响较小。
  • 魏浩; 姜志国; 吴嘉民; 周亨近; 韩树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不同催化体系及在同一体系下不同催化剂的用量,研究了聚氨酯交联多相体系的化学流变性。探讨了胺、锡催化剂以及胺/锡复合催化剂对化学流变性的影响,研究了相对粘度与反应转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胺催化剂对反应初期的催化作用较强,反应初期的相对粘度增加也较快;锡催化剂存凝胶点附近具有“相对粘度下降”现象,在反应转化率达到45%时,相对粘度最低;胺/锡复合催化剂反应初期粘度增加明显,凝胶点附近粘度有下降趋势。得到了相对粘度与转化率的数学模型。
  • 齐再前; 徐梁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交酯和ε-己内酯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引发剂,通过本体开环聚合反应成功地合成了聚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采用DSC、TG、1H/13C-NMR、XRD等技术对共聚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性、两亲性等可以通过调节乙交酯和ε-己内酯单体的配比,来控制共聚物的组成,从而达到改善共聚物的加工性及控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
  • 艾变开; 魏杰; 孟庆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聚醚型(A1)和聚酯型(A2)两种特定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分别与聚乙二醇丙烯酸双酯(PEG-DA)、LiX、光引发剂等混合制成光敏体系,然后经UV固化得到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薄膜,并对其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固体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都比纯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电解质膜好,加入适当比例的A1的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能与以PEO为基体的电解质膜相近,但加入A2的电解质膜的导电性能变差。
  • 姚明; 周淑芹; 徐瑞清; 许贵显; 钟毓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以三氯甲烷为溶剂的溴碘法测定氢化丁腈橡胶加氢度,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较佳反应时间为30min;此条件下测得的HNBR加氢度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并将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同1H-NMR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致。
  • 章正熙; 华幼卿; 陈建峰; 王玉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脂肪酸盐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湿法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改性时间(30~40min)、改性温度(40~50℃)和改性剂用量(3%~5%)。同时,采用红外光谱、TEM对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表明脂肪酸盐通过离子键形式吸附在碳酸钙表面;TEM表明改性前后碳酸钙粒子尺寸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简要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认为二阶段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吸附历程
  • 贾梦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快速动电位扫描方法,系统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在不同组成的Pt-Rh电极上,不饱和有机酸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表面覆盖率下,所研究的不饱和有机酸在Pt-Rh合金电极上吸附速率都遵循罗金斯基-捷里达维奇方程ν=dθ'R/dτ=kcexp(-αf'θ'R)。Pt电极上吸附速率最大,从Pt电极向Rh电极过渡中,吸附速率下降20~30倍。温度升高吸附速率加快。丙烯酸在Pt-Rh电极表面的吸附速率比其他不饱和有机酸高,并按丙烯酸>丁烯酸>顺丁烯二酸顺序递减。
  • 林培峰; 张秋翔; 蔡纪宁; 刘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可压缩气体雷诺方程出发,使用伽辽金法,对螺旋槽干气密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自行开发基于VisualC++6.0平台上的干气密封有限元计算软件,最后,把软件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对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 王昱皓 ; 申仲翰;丁克勤;张有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客运架空索道线路支架的有限元计算是其结构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文中就线路支架的结构分析中有线元力学模型的简化,计算工况的确定以及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分析算例。
  • 陶建; 刘志芳; 张进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旋转机械远程采集诊断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采用TMS320C25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并通过单片机与通用异步收发器16450接口和控制智能MODEM以实现频谱分析仪与远程PC机在有线公共电话网中进行远程数据通信的技术。
  • 刘静宜; 王建林; 燕爱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VXI总线是仪器系统和测试系统的优秀平台,基于VXI总线的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是集成VXI自动测试系统的重要模块。文中提出了一种VXI总线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模块的VXI总线寄存器基接口和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其软硬件设计,并研制了VXI总线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实验测试表明,所研制的VXI总线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能够产生较高精度的任意波形。
  • 郭红晓; 莫德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OPC的体系结构及其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OPC Server/OPC Client的软件实现。
  • 张西军; 袁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成本的硫酸锰为原料,采用一步水解氧化法,以弱碱氨水为反应介质,成功制备出γ型Mn3O4利用乙醇和其他有机相的协同作用解决了产品粒度与分散性的关系,得到粒度小、二次粒子分散较好、纯度高的γ型Mn3O4。最后探讨了其制备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的可能性。
  • 杜振霞; 刘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定型硅胶为填料的自填装柱作为制备柱,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泵作为流动相输入的动力,高效液相色谱的紫外检测器作为制备的检测器,探索柱层析分离制备5-溴-2-甲基-吡啶与3-溴-2-甲基-吡啶的实验室小试条件。并用制备的纯品配置溶液得到了标准曲线。
  • 李隽春; 张慧; D.G.Evans; 段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分子筛催化剂和层状催化剂上的异丙苯歧化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和孔结构共同决定异丙苯歧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其中,Hβ活性高于HY归因于Hβ酸性高于HY。而与Hβ和HY相比,HZSM-5酸性最强,孔径最小,反应的择形性使其反应历程不同于Hβ和HY,活性和歧化选择性均较Hβ和HY低。MCM-41和层状催化剂α-磷酸锆(α-ZrP)、混合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α-ZrP/Al-Cr)、四水硫酸锆(Zr(SO42·4H2O)和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Zr(SO42·4H2O/SiO2)因较Hβ、HY和HZSM-5弱酸性而均表现出较低的异丙笨歧化反应活性。同时,二异丙苯的形成是高度择形的,催化剂孔道越大,间位与对位二异丙苯的摩尔比越大。
  • 杨永愉; 杨凡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风险价值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二点分布的检验模型,证明了存在一致最优(UMP)检验,并给出了检验的表达式、拒绝域。另外,考虑到金融数据的样本容量都比较大,又提出了基于渐近正态分布的检验模型,给出了检验的表达式,拒绝域,并与传统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
  • 研究简报
  • 张莉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减速控制是数控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系统地研究了加减速的方式及算法,对其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比较,并提出用迭代法代替指数法,降低算法的复杂程度。
  • 宋楚华; 何晓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端基为羧基的Schiff碱型开链冠醚与Cu(Ⅱ)在水溶液中的配位反应,结果表明:当开链冠醚具有 其中,X=-CH2CH2-,R=CO2H(H2L1)或R=-OCH2CO2H(H2L3)结构时,主要形成2:1或1:1的配合物。